核心工艺特点
镀层材质以铜、镍、金、锡为主,适配不同电子场景需求。
对镀层均匀性、厚度精度要求,通常需控制在微米级。
需结合载板材质(如陶瓷、树脂、硅)定制前处理和电镀参数。
核心工艺要求
镀层精度:厚度公差需控制在 ±0.1μm 内,镀层均匀性误差不超过 5%。
适配细线路需求:针对 IC 载板的微线路(线宽 / 线距<20μm),需避免镀层桥连、空洞。
材质兼容性强:需匹配 ABF 膜、BT 树脂、陶瓷等不同载板基材,不损伤基材性能。
关键技术
电镀液配方:例如酸性铜盲孔填充电镀液通常为高浓度的铜(200g/L 至 250g/L 硫酸铜)和较低浓度的酸(约 50g/L 硫酸),并添加抑制剂、光亮剂和整平剂等有机添加剂,以控制电镀速率,获得良好的填充效果和物理特性。
添加剂控制:通过控制添加剂的浓度和比例,利用抑制剂、光亮剂和整平剂的不同作用,实现盲孔的自下而上填充,避免大凹陷、敷形填充等问题,同时保证镀层的均匀性和表面质量。
电子载板电镀加工关键选型与成本要点
镀层选型:常规场景用铜 + 锡镀层(低成本),高端场景选镍 + 金镀层(高可靠性),特种场景用钯、铑等稀有金属镀层。
成本控制:批量加工可降低单位材料损耗,简化镀层结构(如减少贵金属厚度),优化前处理工艺以提升良率。
质量标准:需符合 IPC、JIS 等行业规范,重点检测镀层厚度(XRF)、附着力(划格测试)、耐环境性(高低温、盐雾测试)。

